4月28日,2025年“中国航天日”青浦区分会场活动在青浦区东航技术应用研发中心盛大举行。本次活动以“青天揽星河 浦江共逐梦”为主题,吸引了众多行业目光。上海电机学院航空学院作为高校代表,领导班子携手骨干教师团队深度参与其中,以“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发展路径,全方位对接青浦“3+3+3”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助推长三角低空经济产业高地建设。
活动现场精彩纷呈,上海电机学院航空学院通过主题报告、高端论坛以及校企合作对接等多种形式,充分展现了其在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领域的双重卓越优势,为青浦产业集群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在主题报告环节,上海电机学院微纳卫星智能研究院院长、教授刘伟亮带来了题为《赋能低空飞行的天空地一体化解决方案》的精彩主旨报告。他创新性地提出,构建“天基卫星+地面基站+低空网络”的融合架构,这一架构犹如为低空经济打造了一套智能“防护网”,能够显著提升低空经济的智能化水平和抗风险能力,为青浦“低空走廊”建设提供了坚实且关键的技术支撑。
刘伟亮教授还亲自主持了《商业航天与低空经济融合创新》高端论坛。论坛现场,他与来自不同领域的行业精英齐聚一堂,包括中国商飞工程总师陈勇、东航技术应用研发中心董事长钱峰、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低空产业主任陈致远等专家。他们围绕低空物流网络的高效构建、智慧城市的低空应用拓展、6G通导一体化技术的深度融合等前沿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各位专家各抒己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为青浦低空经济场景的多元化拓展提供了诸多极具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新思路。
航空学院执行院长李雷在论坛上对学院的发展历程与战略布局进行了系统阐述。他介绍道,学院自成立以来,便将目光聚焦于民用航空、商业航天及低空经济等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领域。在专业设置上,学院精准发力,开设了飞行器制造、运维与测试技术等专业,为行业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同时,学院积极响应行业需求,计划申报“低空技术与工程”新专业,致力于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航空航天教育中心。在区位布局方面,学院依托校园地域优势,分别与民用航空产业集群(临港)和商业航天产业带(闵行)开展深度对接与合作。未来,学院将积极响应青浦“低空走廊”建设规划,主动融入这一重大战略布局,与政府、企业携手共建“低空经济创新联合体”,推动技术研发与产业需求实现精准对接,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
青浦区航空产业协会会长、上海电机学院航空学院行业院长李锦铭表示:“上海电机学院航空学院在青浦低空经济生态构建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既是先进技术的供给方,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又是优秀人才的蓄水池,为行业发展输送了大量高素质专业人才,为青浦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
经此盛会契机,航空学院将深度锚定青浦区发展规划,实现与区域发展战略的无缝对接与有机融合。由此形成上海市东西部区域协同联动效应,以系统性思维和创新性举措,全力打造并输出“场景—技术—人才”一体化解决方案,为长三角协同发展筑牢坚实支撑,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向新高度。